这阵子大家都在聊雷军,两会上被围得水泄不通,跟明星似的。但就在大家目光都盯着小米的时候,我发现海尔那边,周云杰带着一帮高管,悄默声地搞了个大新闻。
事情的起因也挺有意思,就是周云杰和雷军的一张同框照火了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海尔这帮大佬,包括吴勇、宋玉军、赵弇锋他们,居然顺势在抖音上“集体出道”了。说实话,这波流量接得是真漂亮。
这效果有多猛呢?就说周云杰吧,3月21号上午发第一条视频,到26号下午,短短几天就干到118万粉丝,179.4万点赞。团队里的吴勇更早点,3月18号开始发,也就三条视频,也拿下了5.1万粉和16.9万赞。这数据,放哪个MCN机构都得眼红。
关键不只是数据,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,一堆网友跑去跟这些平时见不着的大佬们唠嗑。
这么一看,这绝对算是家电圈头一遭了。这么多高管集体下场,跟网友互动得这么嗨,好评还这么多,简直是把抖音当成了工作汇报的直播间。
网友们各种玩梗调侃,大佬们也不端着,一来二去,距离感一下就没了。我感觉,这所谓的“海尔现象”,是把一个大家印象里特严肃的制造业巨头,变得亲切又好玩,像个开放的课堂。
听用户吐槽、汇报项目进度、聊聊技术新想法、甚至出差在哪儿都分享一下……这些以前关起门来开会才说的东西,现在全摆在台面上了,搞得跟“透明董事会”一样。
以前我们知道海尔,就是智能制造牛,白色家电卖得好,全球第一。但现在,感觉看到了这个巨头另一面,那种对用户的真诚和态度,挺拉好感的。
你可能觉得这是运气好,蹭上了热点。但我琢磨了一下,这事儿偶然里头全是必然。说明人家不光会造冰箱,还特别懂现在的年轻人,懂怎么玩转流量,怎么用一波怀旧杀戳中大家的心。
那问题来了,海尔这波操作,到底牛在哪儿?我总结了几个点。
首先,我觉得是赢在“老底子”好,品牌基因正。
你想想,海尔这么大个企业,条条框框肯定多,但这次反应这么灵活,说白了,根子上还是那套“用户第一”的理念在起作用。
那个砸冰箱的故事,估计很多人都听过。1985年张瑞敏那一锤子,不光是砸了76台冰箱,是把“质量和用户比天大”这个信条砸进了海尔的骨子里。当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搞品牌的时候,人家已经把“真诚到永远”喊出来了,后来又搞“人单合一”,每一步都踩得比别人早一点。
所以你看,今年春天周云杰被网友们拉着跟雷军凑CP,大家其实不是在嘲笑他,反倒是一种善意的互动,是对海尔这个国民品牌有好感。
海尔能立马抓住这波流量,搞出这么一场社交媒体闪电战,就是因为骨子里有这种“用户至上”的DNA,才能做出最快的本能反应。
而且你看他们发的内容,处处都是细节。什么海尔兄弟的梗、三翼鸟的场景、海尔的领带,还有在世界各地出差的照片,全都是在不经意间讲海尔的故事,这比硬邦邦的广告高明多了。
海尔集团副总裁吴勇
第二点,赢在姿态低,会跟用户玩到一块儿去。
这些大佬们玩抖音,真不是摆摆样子。他们是真懂怎么跟年轻人说话,用网上的梗和大家互动,一点架子都没有。这种亲民的玩法,一下子就把传统高管和年轻人之间的那堵墙给拆了。
我看评论区,好多人晒自己家用了十几年、二十年的海尔老家电,那份感情是真的。还有个小姑娘对着周云杰喊话,想要个海尔兄弟当礼物,这不就是妥妥的“海尔粉二代”嘛,品牌传承就这么来的。
最让我佩服的一个操作,是他们把那个在网上提出“懒人洗衣机”创意的设计师请到了海尔总部。这事儿格局就大了,说明人家是真把用户的声音当回事。就冲这点,必须给海尔点个赞。
现在高管们的评论区都快成创作基地了,粉丝画的漫画、做的搞笑剪辑、写的段子,把海尔这个牌子从一个冷冰冰的家电符号,变成了一个有情感、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话题。
这么大规模的用户自发参与,在中国制造业里绝对是破天荒头一回。这才是真正地走到用户里去,听用户的想法,然后快速把这些想法变成产品的路子。
就拿邀请“懒人洗衣机”设计师这事来说,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,完美演示了怎么听取民意、尊重民意,最后再把民意变成商业价值。
第三点,赢在反应快,有互联网公司的魂。
一说到传统制造业,咱们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笨重”、“反应慢”,跟互联网公司完全是两个物种。
但海尔这次,彻底打破了我的这个刻板印象。
这次的爆火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。据说他们从发现两会这个流量苗头,到市场、产品、公关全部联动起来,完成决策,只用了48小时。这个反应速度,哪像个传统巨头,简直比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快。他们内部这个所谓的“热带雨林”生态,看来真不是吹的。
所以说,为啥是海尔第一个吃到这波红利,而不是别的家电牌子?这就是根本原因,人家跑得快啊。
总的来说,这波“泼天富贵”看着来得突然,其实是人家几十年积淀的结果。说到底,做品牌跟咱们做网站一样,一方面要长期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,另一方面还得时刻保持敏锐,能跟上时代的变化。机会,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。
(图片来源抖音,侵删)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